電子工程學院本科教育教學質量提升計劃
為深入貫徹全國教育大會和新時代全國高等學校本科教育工作會議精神,發揚新時代電子工程學院本科教育的傳統優勢,進一步落實“以學生為中心、成果導向、持續改進”的認證理念,根據《教育部關于深化本科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意見》(教高〔2019〕6 號),教育部高教司吳巖司長2022年2月25日的重要講話《深化新教改,打造新形態,提高新質量》,結合學院實際,特制定本計劃。
一、指導思想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領會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教育的重要論述,堅持立德樹人,落實“以本為本”,推進“四個回歸”,圍繞管理嚴起來、學生忙起來、課業難起來、教師強起來、效果實起來、質量高起來的原則方針,全面深化本科教育教學各環節改革,全面統籌人才培養各方面力量,為建設“電院品格、西電特色、國際一流”學院奠定堅實基礎。
二、基本原則
本計劃以“德育為先,以本為本,改革創新,協同育人”為基本實施原則,致力于解決長期制約學院人才培養質量提升的瓶頸問題,選樹一批示范引領典型,培育一批教育教學研究項目,提煉一系列可推廣的教學改革經驗和特色做法。把握三個層面:宏觀層面是學科專業,中觀層面是教學組織,微觀層面是課程教材。抓好四個環節:聚焦學科專業、課程、教材、教師等人才培養關鍵環節和基礎要素,扎實推進高等教育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改革,推進本科教育教學質量全面提升。
三、主要目標
形成具有電子信息類專業特色、符合國家“雙一流”建設要求的高水平本科教育。圍繞一流專業、一流課程、一流師資和一流教材這四個“一流”建設方向,把思想政治教育貫穿人才培養全過程,加強教育教學改革創新的制度設計,構建多元化、特色化的人才培養體系,打造以學為主教學相長的“師生共同體”,全面提高教師教書育人能力,推進現代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全方位深化國際合作育人,加強實驗實踐教學和創新創業教育,深化產學協同育人和產教融合創新平臺建設,做“有組織的教學”,推動一流本科教育質量文化建設。
四、計劃項目
1.“一流專業”建設項目:主要從人才培養方案、課程教學內容、教師隊伍建設、實踐教學體系等方面進行改革,充分體現本專業的辦學定位、辦學優勢、辦學特色以及行業背景。建設目標是獲批省級專業類建設項目。
2.“一流課程”建設項目:
(1)在線開放課程(MOOC):以MOOC課程為載體,充分利用信息技術優勢,探索全程在線、網絡開放教學與課堂教學相結合的信息化教學新模式,突出優質、開放、共享。建設目標為獲批省級MOOC課程。
(2)線下課程:以面授為主,提升學生高階能力為重點,重塑課程內容,創新教學方法,打破課堂沉默狀態,煥發課堂生機活力,較好發揮課堂教學主陣地、主渠道、主戰場作用。促進教育教學觀念轉變,引領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改革,推動高等學校優質課程教學資源通過現代信息技術手段共建共享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建設目標為獲批省級線下課程。
(3)線上線下混合式課程:基于慕課、專屬在線課程(SPOC)或其他在線課程,運用適當的數字化教學工具,深化課程教學內容改革與教學方法改革,安排20%—50%的教學時間實施學生線上自主學習,與線下面授有機結合開展翻轉課堂、混合式教學。建設目標為獲批省級線上線下混合式課程。
(4)實驗教學課程:以完整的實驗教學項目為基礎,探索線上線下教學相結合的個性化、智能化、泛在化實驗教學新模式,形成專業布局合理、教學效果優良、開放共享有效的高等教育信息化實驗教學項目示范新體系。建設目標為獲批省級虛擬仿真實驗教學項目。
(5)課程思政優質課程:挖掘拓展思政元素,把思想價值引領貫穿課程方案、課程標準、教學計劃、備課授課、教學評價等教育教學全過程。在加強課堂教學的同時,根據課程特點和專業培養要求,加大實踐育人力度,積極拓展第二課堂。建設目標為獲批省級思政類教學項目。
(6)企業實踐課程:推出產教融合的企業課程和科教融合的實踐課程,學生70%以上學時深入基層,保證課程規范化和可持續發展。建設目標為獲批省級相關教改項目。
3.“一流師資”建設項目:
(1)教學名師:長期承擔本科教學任務,堅持講授基礎課程,教學效果好,主講課程在全校有較大影響,并形成獨特而有效的教學風格,在校內起到示范作用。建設目標為獲批教學名師等個人榮譽類稱號。
(2)最美教師:長期從事本科教學一線工作,彰顯教師踐行“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以“四有”好老師標準嚴格要求自己,做好四個“引路人”,有仁愛之心,事跡感人,深受學生喜愛。建設目標為獲批教學名師等個人榮譽類稱號。
4.“一流教材”建設項目:正確把握高等教育改革的方向,充分反映教學改革的成果,教材編寫適應教學方法以及教學內容和課程體系改革要求。突出特色和錘煉精品相結合,建設具有專業優勢與特色的教材,為一流專業和一流課程建設提供一流教材的支持。建設目標為獲批省級優秀教材。
5.拔尖創新人才培養體系建設項目:針對本學院三個特色班:教改班(畢德顯班)、卓越工程師班、中法合作辦學班,制定拔尖創新人才培養方案和課程體系,本碩博貫通培養機制,人才選拔動態指標體系,資源配套和長效監督與持續改進等。建設目標為真正落地的拔尖創新人才培養體系,培養我國未來電子信息領域的戰略性科學家和領軍型人才。
6.教育教學研究項目:為提升本科教學質量、教育教學管理質量、人才培養質量的相關改革研究項目。
五、項目管理
學院對立項項目以“先支持、重培育、后補助”的形式給予教改經費支持,負責人對立項項目的經費使用、研究進度、驗收審核等全面負責。本計劃的實施,按院級教改項目認定。最終,由電院教育教學工作委員會給予審核。
六、申報程序及申報材料
1. 所有項目采取材料審閱的方式進行專家評審,評審結束并經學院審批后公布立項項目。
2. 申請立項項目請按照類別填寫申報書(見附件),并于5月23日前將申報表電子版(文件以“類別名稱”+“負責人姓名”命名)發送至郵箱dybkjx@xidian.edu.cn ,紙質版報送至新校區圖書館B區438本科教學辦公室。
電子工程學院
2022年5月16日